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4月2日對等關稅: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4月2日對等關稅: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2025年4月2日,美國總統川普宣布了新的對等關稅政策,該政策包括對所有進口商品徵收10%的基礎關稅,以及對特定國家和地區根據其與美國的貿易逆差程度,施加更高的「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s)。這些關稅將於2025年4月9日生效。川普將此舉稱為美國的「經濟獨立宣言」,並將4月2日定為「解放日」(Liberation Day)。

這次美國對「亞洲國家」的對等關稅徵收稅率(從高至低):

– 柬埔寨:49%
– 寮國:48%
– 中國:34%(加上現有的20%關稅,總計54%)
– 越南:46%
– 緬甸:44%
– 斯里蘭卡:44%
– 孟加拉國:37%
– 泰國:36%
– 巴基斯坦:29%
– 台灣:32%
– 印尼:32%
– 印度:26%
– 南韓:25%
– 日本:24%
– 馬來西亞:24%
– 菲律賓:17%
– 新加坡:10%

美國政府表示,這些措施旨在鼓勵其他國家取消對美國商品的不公平貿易壁壘,實現貿易關係的公平互惠。

對等關稅的影響

這次美國的關稅政策力道之大,已使得台灣股市在清明四天連假後第一天的開盤旋即跌停,收盤時加權指數共跌2065.87點,跌幅9.70%,一片綠油油的慘狀。那麼,這麼重的關稅到底意欲何為?會不會到頭來傷得最重的是美國自己?

以下記錄我目前為止的「理解」。(請留意,本文並未提及因應此關稅政策的解決方案。)

1)有人說川普是想要讓製造業回流美國,想要逼各國到美國設廠,但有一點應該是確定的→美國人不可能把所有產品都拿回去自己生產。就算政府、企業有決心這麼做,就算盡可能做到生產自動化,也還是需要動用相當龐大的勞動力,而且在美國的總體生產成本就是比在中國、越南、墨西哥等地高。所以到頭來,大概只有特定的產業有辦法回流美國

關於這一點,難道川普會不知道嗎?不太可能不知道。所以,感覺他的盤算還有其他。

2)以目前關稅對多國普加的情況,無論從哪個國家進口,商品都變貴,只是程度上的差異,這會導致在美國貨架上商品漲價、美國人得緊縮消費(或上街抗議)。必需品會缺貨(聽說已經在搶購iPhone),非必需品則可能會滯銷(暫時不買),並導致後續對國外的訂單量減少(供應商最怕的)。

3)如果進口商和貿易商還是要繼續跨國採購,除了換一個關稅低一點的國家的供應商,還有可能會要求供應商降價共體時艱。或是,對跨境電商(大多來自中國)來說,應該就是回頭直接對供應商砍價,其連鎖效應就是產品品質下降、工人勞動條件變差等等。

4)不過,雖然目前關稅是普加,但也不排除各國找美國政府談判之後,某些國家的關稅得以調降比別國多,因此拿回部分的價格競爭力,吸引美國客戶轉單過來。

5)之前就有「中國人可以吃草3年」的說法,意思就是中國人可以忍受極差的生存條件也不會抗議。因此當川普政府對各國極限施壓,可能造成某些民主國家的政經動盪,其政府將承受龐大民意壓力,但中國的耐受力比較高,可以撐比較久。(假設中國的廠商得以強力壓縮成本,商品進美國加了關稅之後,價格只要比別國產品或是美國本土產品低,那就還是有競爭力。)

6)自從川普政府在第一任期揮動關稅大刀開始,在中國的許多工廠(包括台商經營的)就已開始進行風險控管,紛紛前往越南、柬埔寨、墨西哥等國家設廠,以規避美國對中國實施的關稅或相關制裁。這一點,川普政府不會不知道。可以想像,如果美國這次只找中國或少數幾個國家談判貿易逆差問題,根本無法切中要點。

7)想法需有行動作為呼應,不然就可能只是假訊號、假警報。當我們看不懂川普,不妨先回頭看看他推行的種種政策,揣摩他的意圖。目前我知道的是:
-他痛恨美國政府歷來效率不彰亂花錢(其中可能也包含與民主黨之間的鬥爭)。
-他痛恨別國在國際組織占美國的便宜,包括但不限於WHO、北約。
-他認為在許多國際衝突和戰爭中,美國付出最多,當了冤大頭。
-他無法再容忍美國承受的貿易逆差,外國商品進來賺走美國人的錢,但是美國商品出口卻相對沒有競爭力。
-他應該也很不想看到美國國債日益龐大,影響政府正常運作。

綜合以上,川普上任後明顯在做的事情就是他在意的,包括重用馬斯克成立政府效率部(DOGE)削減政府開支,這可以讓全國人民聽到冤枉錢省下來的聲音。他也率先對中國、加拿大和墨西哥提高關稅、取消小包裹關稅豁免,要求這些國家出手扼制芬太尼毒品流入美國,以解決毒品氾濫問題。另一件事則是緩和國際衝突,例如以巴衝突和俄烏戰爭,這樣美才可以減少軍事援助,把錢和兵力省下來。(相關文章:排乾沼澤,驅除政治害蟲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不過,即便以上種種措施已讓美國政府忙不完,但似乎少了什麼?似乎還有什麼事情尚待大刀闊斧地進行?那就是處理與中國有關的經貿議題、軍事衝突議題,以及國家安全議題。我們本來都能預料川普四月初會祭出關稅大招,但為什麼等來的卻是劍指多國的對等關稅政策?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本來就是美國在政治、經濟、外交以及各方面的競爭對手,而且還是2024年美國的第一大貿易逆差來源國。而且可能很多人忘記了,川普為什麼在2020年競選連任的時候會落敗?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川普在應對新冠疫情的過程有些措手不及,導致美國國內疫情嚴重,經濟暫時停擺,甚至川普自己都染疫,搞得他不得不戴上討厭的口罩,英氣頓失。3月起,疫情在美國爆發,然後11月總統選舉,這場疫情根本就是來阻礙川普連任的吧!即便川普政府自己有防疫不力的嫌疑,但川普有可能忘記新冠疫情的源頭是哪裡嗎?

川普第二個任期上任後,拿著關稅大刀肆意揮砍,看起來好像跟所有國家有仇,然而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如果這趟出手沒打算把中國扎實砍幾刀,誰會信呢?

越是面對真正的對手,攻擊時越要保持低調的姿態(不是低姿態),而且是做足準備才出手。

看川普政府跟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談判的過程,吵吵嚷嚷像罵街,而且直接在媒體鏡頭前展開,You have no cards 這句話言猶在耳:當你是小咖的時候,川普會直接(但保持禮貌地)讓你知道,他沒有把你放在眼裡。(相關文章:為何有人不願烏克蘭加入北約

至於川普政府是怎麼跟俄羅斯總統普丁談判的?我都沒看到有新聞畫面呢。低調。

可以預料,美國要跟中國談判重大議題,也絕不會是大喇喇開直播的場面,而比較可能是聲東擊西,檯面上稱你是朋友,檯面下的動作則是目標必達。

如果真的要MAGA

回到川普競選時的宣言:讓美國再次偉大。美國如何再次偉大?首先要讓美國重新強大起來對吧!可是不行耶,現在美國是連國家安全都有疑慮。美國再次強大和安全最大的隱憂和顯憂就是中國。

自從2001年中國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進入全球化體系之後,才二十多年的時間就已經茁壯為各種產品的製造基地,也就是俗稱的世界工廠。中國人在車間辛勤地為全世界的人幹活,中國政府則賺取滿滿的外匯與稅收,國力日益強盛。美國得益於外包的廉價勞動力而取得源源不絕的商品,卻也因此流失了工業製造能力。現在,不管是鈕扣、衣架、球鞋,還是手機、電腦、腳踏車,美國人全都依賴進口,自己國內的產能不足或缺乏競爭力。

簡而言之,現況就是中國已經有了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潛力,而川普意識到了這一點。川普想要讓美國重新偉大,他不要讓美國被「全世界」占便宜,尤其不要被中國占便宜,因此他必須對此有所作為。

順著這個思路,如果說「讓製造業回流美國」這個目標礙難達成,那麼至少要先做到「讓產品製造的掌控權回到美國的手中」,也就是「確保供應鏈的安全」。那麼,要如何透過加關稅的手段(他很愛這一招)來達到這個目標呢?

看起來川普政府是以不可思議的對等關稅稅率來進行極限施壓,讓各個逆差來源國感到痛苦(已達成),並使其急著主動找美國政府談判、表態(部分已達成),這樣一來,雙方就可以開始談如何減少美國被占便宜的程度(收窄貿易逆差),以及美國可以藉此要求這些逆差來源國,限制中國透過設廠或中轉等方式,變相在對美貿易中獲取不對等的利益。

如果這個邏輯基本沒錯,那麼台灣、台灣廠商、台商在大陸,面對這樣的情況,該如何因應呢?這是接下來亟需想清楚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