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疫情期間長時間待在家裡,曾用YouTube觀賞了很多集的《康熙來了》。台灣的電視綜藝節目常邀請藝人分享個人經驗,每一集都會圍繞一個吸引觀眾的主題,邀請相關來賓參與討論。這種聊天方式就像玩傳接球,主持人透過提問丟出問題,來賓接住後發揮,暢談自己的故事,其他人適時介入補充,讓話題自然延伸,形成熱絡的聊天氛圍,達到娛樂觀眾的效果。
這類談話節目精采與否,取決於主題、來賓、主持人三者的搭配。我們作為觀眾,除了獲得娛樂消遣,還能從中學習聊天的技巧。雖然綜藝節目的聊天方式未必都適用於日常生活,但其中的許多元素值得借鑒。以下是我的觀察與(非系統性)心得整理。
聊天話題的走向
聊天不是正式會議,沒有嚴謹的議程安排,而是自由流動的對話。然而,如何讓話題順暢地延續下去,需要參與者的投入與默契。
1)接梗:當某人拋出一個話題時,能夠有人順勢接住並延續,讓對話不中斷。
範例:
A:「上次我去京都玩,結果迷路了……」
B:「哈哈哈,京都的巷弄真的很容易讓人迷路!結果你是怎麼找到路的?」
C:「有時候迷路反而能發現有趣的小店,你有沒有什麼意外收穫?」
學習點:接梗的關鍵在於「呼應對方的話題+延伸內容」。可以透過提問或分享相關經驗,讓話題接續下去。
2)切換話題:適時打斷原本的話題,轉移話題或拿回主導權。雖然一般來說切換話題是不禮貌的,但在適當時機使用,能避免冷場,或讓話題回歸重點。
範例:
A(抱怨):「剛才來的路上遇到塞車,所以我只好先走到XX路上換搭……」
B(適時打斷):「所以你來晚了一點,那等一下你要跟我們一起去看電影嗎?」
A:「嗯,應該可以,我很想看……」
學習點:切換話題時要掌握分寸,不要讓對方感覺被突兀打斷,而是讓話題更有趣、更有節奏感。
情緒的轉折
我們聊天不只是為了交換資訊,還涉及情緒的交流。有時候,真誠表達感受能拉近彼此心的距離,有時候,我們會需要用一些誇張的表達方式來增加娛樂性。
1)自嘲:用幽默的方式開自己玩笑,讓參與聊天的人更放鬆,也降低尷尬感。
範例:
A(揶揄):「妳不是XX名校畢業的嗎?結果還不是跟我們一樣來做兼職……」
B:「對啊!我可能是我們班上混得最差的,哈哈!」
學習點:聊天之間有時會發生玩笑開過頭、說話過重而令人尷尬甚至動氣的狀況,此時如能適度自嘲,可以化解尷尬氛圍,但不需要貶低自己到讓人無法接話的程度。
2)假裝生氣:透過誇張的語氣或表情,製造衝突感,讓對話更有張力。
範例:
A:「我上週六去吃了一家米其林餐廳,超難訂,但是超好吃!」
B:「蛤!那怎麼沒揪我?!我們還是朋友嗎!」(裝生氣)
A:「好啦好啦,下次一定揪你!」
學習點:「假裝生氣」的技巧在綜藝節目中很常見,因為它能製造張力並促進話題延續,但日常生活中要拿捏好尺度,避免讓人誤會。(話說回來,有時「假裝發怒」其實是真的在表達某種「不開心」,只不過透過誇大呈現之後,反而會比較不尷尬。)
3)讚美:說出對方「還未被看見的好」,讓對方有一種被理解的驚喜。
範例:
A:「每次有聚會我兒子都問我,你會不會來。」
B:「為什麼?」
A:「他說你都會陪他玩,不像其他叔叔阿姨只顧聊天。」
學習點:比起單純的說「妳好漂亮」「你很厲害」,不經意點出對方自己沒注意到的優點,更容易讓人感受良好。
防止冷場
即使在日常聊天,氣氛過於冷清也會讓人感到尷尬坐不住。避免冷場,人人有責。
1)延伸話題:有時候對話不流暢是因為我們沒能仔細聆聽對方所說的話並給予回應。這種情況下可以善用「5W1H 問法」,用誰(Who)、什麼(What)、何時(When)、哪裡(Where)、為何(Why)、如何(How) 來延續話題。
範例:
A:「最近天氣變冷了。」
B:「對啊,你會怕冷嗎?(What)」
C:「你都怎麼保暖?(How)」
D:「我記得有一年特別冷……(When)」
學習點:「5W1H問法」可以透過詢問相關細節,表達對對方所說的話感興趣,並讓話題不斷延續。
2)拋出新話題:聊天之間可以有短暫的沉默,但停頓太久就會難以為繼,因此平時最好練習「丟話題」,例如眾人可能感興趣的新聞時事、天氣、衣著打扮。
範例:
A:「最近櫻花季,你有沒有去哪裡賞花?」
B:「沒有耶,最近好忙,沒時間去賞花。」
C:「真可惜,不過下週開始是陽明山花季,我們計畫去山上走走,你有興趣一起去嗎?」
學習點:如果發現對話停滯卡頓,可以主動丟出開放式問題,如:「假期有什麼計畫?」「有沒有推薦的餐廳?」等。
3)預防性轉移話題:察覺到場面變冷或尷尬,迅速轉移話題,聊點別的。
範例:
A:「欸……剛剛講到哪裡了?」(場面冷掉)
B:「剛剛不是說到旅行嗎?你們今年有沒有計劃去哪裡玩?」
學習點:有些話題不適合深入聊太久(如抱怨指責、嚴肅枯燥議題),這時候找機會切換話題,可以讓氣氛重新活絡起來。
應對敏感話題
綜藝節目常常在敏感話題(例如藝人的戀情)邊緣試探,以滿足觀眾的好奇心,製造娛樂效果。日常聊天通常不宜碰觸敏感話題,但如果遇到有人提及,該如何應對?若你是敏感話題的當事人,不妨先建立策略,遇到時從容應對。
1)迴避並轉移話題:我們沒有義務回應不想聊的話題,因此比較實務的策略就是客氣地迴避並轉移話題。
範例:
A:「你什麼時候要結婚?」
B:「哈哈,我也想知道,等我收到通知了再告訴你!」(用幽默帶過)
學習點:對於不想回答的問題,不一定要臭臉以對,可以用圓滑幽默的玩笑話帶過(「哎唷,不要聊這個啦!」)或直接表明不願回答(「我覺得這是個人隱私耶,不方便說。」)。
2)沉默:有時候,與其說多、說錯,不如不回應。
範例:
A:「你覺得陳XX的那個專案做得怎麼樣?」(涉及八卦或政治)
B:(微笑不說話,等待對方換話題)
學習點:如果話題過於敏感,選擇不回應也是一種實用的策略。當你堅持守口如瓶,別人也會覺得自討沒趣。
你愉快,聊天才會愉快
歡樂笑鬧的綜藝節目看似插科打諢,其中透露著許多實用的聊天技巧,包括如何巧妙接梗、表達情緒、避免冷場,甚至因應敏感話題。掌握這些技巧就像是手上多了幾項好用的工具,我們不一定要成為最會說話的人,但掌握這些小技巧,能讓我們說話時更加流暢、生動,與人交流更輕鬆自在。
聊天是人際交流的重要方式,能讓我們感到充實滿足,而聊天的核心其實正是 「讓彼此感到愉快」,無論是與朋友、同事,還是初次見面的陌生人,學會傾聽、適時回應、帶動氣氛,這些小小的改變,都能讓我們的社交能力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