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美國取消(又恢復)進口包裹的小額豁免政策

美國取消(又恢復)進口包裹的小額豁免政策

2025年2月1日,甫上任的川普政府簽署行政命令,對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進口產品徵收額外25%的關稅,對中國進口的特定產品徵收額外10%關稅,並取消這些國家進口美國貨品的小額豁免政策。

2月5日,川普政府又發布行政命令,修改成命,暫時恢復對中國進口包裹的小額豁免政策。

小額豁免(De Minimis Exemption)是指對「價值低於特定金額的進口商品」免徵關稅或特定稅項的政策。此政策的宗旨是促進貿易並降低執法成本,而且自2016年起,該金額的上限進一步提高至800美元。800美元,大約相當於2萬4千元新台幣,具體來說,就是低於這個貨值的包裹寄到美國免徵關稅(當然可能有些類別的產品是除外)。

行政命令中指出,新政策是為了遏制毒品非法流入,因為每年有大量的小包裹從國外進入美國境內,除了豁免關稅也沒有經過掃描檢查,形成防制毒品的破口。根據美國疾管局統計,光是2023年一年就有7萬5千名美國人因濫用芬太尼這類毒品而身亡(數據來源:川普對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國徵收關稅,暫停芬太尼運輸背後的漏洞)。

小額包裹的免稅待遇被取消,影響的不只是販毒組織,還有廣大的跨境電商。

跨境電商來自世界各地,其中中國商家所佔比例應是最高。隨著過去十多年跨境電商的興起,特別是中國電商平台如Shein、Temu、阿里巴巴、京東,利用此豁免政策直接向美國消費者運送大量的低價商品,導致進口美國的小包裹數量在過去十年中從每年約1.4億件激增至超過10億件。對中國來說,出口到美國的商品中則有超過十分之一是在小額豁免政策下享受免稅待遇。(數據來源:川普的關稅將取消小包裹的「小額豁免」

川普政府對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國實施懲罰性關稅,也連帶把小額豁免政策取消了,這意味著無論包裹價值多少,所有進口包裹都需繳納關稅,這樣的措施對跨境電商來說無疑是一大衝擊。

在美國,進口貨物的關稅納稅義務人通常是收件人,即購買商品的美國消費者。當包裹進口至美國時,海關會對其進行評估,並向收件人徵收相應的關稅和稅費。因此未來,向跨境電商購買小額商品的美國消費者,將必須承擔這些原本被豁免的費用。關稅的收取,有可能影響消費者在跨境電商平台上消費的意願。

不過,如同開頭提及,2月5日美國政府宣布「暫時」恢復對中國進口包裹的免稅待遇(出處:Amendment to Duties Addressing the Synthetic Opioid Supply Chain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直到美國商務部通知總統,已建置適當的系統以有效處理進口小包裹和課徵關稅。

美國小額豁免政策的存在有其實務考量,近年每天會有4百萬件這樣的小包裹進入美國,若從免徵關稅變成必須課徵關稅,對海關稅務官員來說可是增加了天量的負荷。(數據來源:中國不再享有最低限度的貿易豁免。那是什麼? )如果不做任何前置準備就開始實施課徵關稅,相信立刻就會有海量貨物卡在海關,延誤進口流程,所以政府暫時恢復豁免待遇也是預料之中。

川普在第一個任期內就常使用關稅來達到談判施壓的目的,因此「加關稅」這項行政命令大家都不陌生。只不過既然是談判的工具,可放也可收才夠靈活。無論是防堵毒品從境外流入,還是促進商業與貿易公平,主要是必須得到他國的合作,若能達到(某種程度)共識與合作,也不一定要把加關稅執行到底。

個人感覺川普總統特別在意談判的對等性,絕不願受制於對手,也絕不能坐視被對手佔便宜,並且勇於主動出擊改變現狀。現在既然他手握權力、有民意支持,必會按照自己的意志大踏步前進。至於後續怎麼發展,我們就靜靜觀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