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川普政府計畫關閉教育部,引發爭議

川普政府計畫關閉教育部,引發爭議

不得不說第二任的川普真的很猛,上台後立刻頻頻出擊,不要說媒體報導忙不過來,我們身為觀眾也眼花撩亂看不過來。我通常不關注美國內政,但他的新政成功地吸引了我的注意,而最近的一則就是「關閉教育部」的新聞。

乍看這個「關閉教育部」字眼,我馬上聯想到「打倒孔家店」這種暴力又反智的群眾運動,並感到些許的不安。畢竟在我們自己的文化裡,教育是被視為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域。抱負遠大的川普意欲大刀闊斧進行改革,大家可以理解,但是讓教育部關門是不是太過份了?

看起來,川普總統認為教育部亟需改革,主要基於以下論點:

1. 權力過大,限制各州自主性:川普認為教育部的權力過於集中,對各州的教育政策干預過多,限制了地方政府的自主性。
2. 資金浪費,效率低下:他批評教育部每年花費巨額資金,但教育品質並未顯著提升。
3. 資源分配不公,加劇不平等:他認為聯邦政府的干預導致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削弱了地方學校的創新能力,加劇了教育不平等。
4. 官僚主義盛行:川普批評教育部官僚主義繁瑣的行政程序導致資金無法有效運用,未能真正用在提升教育水準。
5. 推動「覺醒文化」:川普認為教育部被自由派人士掌控,推動所謂的「覺醒文化」(woke culture,對社會正義議題如種族、性別平等、LGBTQ+權利等的高度關注),鼓動學生批判美國體制,導致對社會產生不滿情緒,對社會穩定造成負面影響。

川普總統的訴求就是削減非核心非必要的支出,並將權限下放至各州,讓地方政府和學校擁有更多自主權,以提高教育品質和效率。以上主張若用一句話當標題,就是「關閉教育部」。

其實川普在他第一個任期(2017-2021年)內,就已經針對教育部提出多項改革主張,然而當時的改革主張在推行時面臨諸多挑戰。由於設立或取消聯邦部門需要國會的批准,川普政府關閉教育部的提議未能實現。此外,削減教育部預算的提案也遭到國會否決(結果是預算不減反增)。

2025年,川普王者再臨,再次提出他的教育改革主張。這一次,他任命企業家伊隆·馬斯克領導新成立的「政府效率部」(DOGE),負責削減政府開支,並再次將矛頭指向教育部。

政府效率部正在對教育部進行深入評估,利用人工智慧(AI)對教育部的財務數據進行分析,目的是取消所有非法律要求或非必要的合同和支出。此外,DOGE團隊正在草擬行政命令,計劃在關閉教育部之後,將其職能轉移至其他部門或下放至各州。

教育改革總有爭議

我們身在台灣,對教育改革應也不陌生,每一波的改革總有熱情積極的支持者,也有敵意憤怒的反對者和不甘不願的抗拒者,因為教育的改革不僅牽涉到利益的爭逐,更有理念的對立。

支持者寄望川普一舉醫治教育的沈屙,引導資源真正用在學生的學習上。反對者則擔心這樣的改革大刀揮砍會導致各州教育品質不均,弱勢群體學習權益受損,進而影響美國整體的教育水準。專家學者和媒體預期的正面和負面影響包括:

正面影響:

1. 提升地方自主權:減少聯邦政府的干預,將教育權限下放至各州,讓地方政府能夠根據自身需求,制定更適合當地學生的教育政策。
2. 促進教育多樣性:各州可根據自身文化和需求,設計多元化的課程和教學方法,避免全國統一標準可能帶來的限制。
3. 減少官僚主義:削減聯邦層級的官僚結構,提高資金運用效率,將更多資源直接投入教學和學生服務。

負面影響:

1. 教育資源不均擴大:聯邦資金本來可以發揮平衡效果,將資源挹注在低收入和特殊需求學生身上。取消教育部可能導致這些學生失去必要的支持,加劇教育不平等。
2. 削弱全國教育標準:缺乏統一的聯邦指導和監督,可能導致各州教育品質差異擴大,影響全國教育體系的整體水準。
3. 影響學生權益保障:教育部原本負責執行多項保障學生權益的法律,關閉或裁撤教育部可能削弱對學生權益的保護。
4. 學術自由受限:川普政府計畫限制所謂的「覺醒教育」和大學左傾傾向,可能對學術自由產生負面影響,限制多元觀點的表達。

個人認為,川普早已看不慣美國教育水準落後的現狀(應該是指中小學階段),看不慣教育資源被濫用、官僚主義盛行、行政效率不彰,這些弊病相信許多民眾也都有感,都希望有所改變。改革能否往下推行,還需經過國會這一關。不過,雖然只有國會才能徹底解散聯邦機構,但總統可以透過行使行政命令來促使機構逐步解散(參考資料:教育部是做什麼的--川普政府能解散它嗎?)。川普一上台就雷厲風行是對的,畢竟總統任期只有短短的四年,若想要在任期結束前獲得實質的進展,時間還真的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