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在YouTube上看到一則消息:美國國務院於2025年2月13日更新官網上的「美台關係現況」(US Relations with Taiwan)頁面,內容中刪除了原本有的「不支持台灣獨立」的表述,並新增了期望兩岸能「以不受脅迫、兩岸人民都能接受的方式解決分歧」的語句。此外,更新後的頁面強調,台灣是美國在印太地區的重要夥伴,雙方在貿易、投資、半導體等領域有密切合作,並支持台灣在「適用的」國際組織中參與。
此消息我是從YouTuber悉尼奶爸的頻道看到,2月16日星期天他更專門針對網頁內容的前後不同版本,系統解讀作了清晰的對比和分析。想要了解內容變動細節的人不妨去看看。
在外交與國際事務上,溝通用的語詞都是字斟句酌過的,不會有無緣無故的字句變動。不過常常,字句變動的時候,當事者不會直接說明其用意,而是任各方去解讀,然後藉此創造出外交斡旋的空間。
相信華人世界的很多人都清楚「台灣獨立」、「一個中國」是中國極其在意的詞彙,無論在內政或外交上都要藉由國家的影響力,要求人民和邦交國按照它的意思表態。美國是中國的邦交國,也是世界強權,可以想見,美國國務院這次突然修改了官網上的內容,而且是把原本「不支持台灣獨立」的語句拿掉,這絕不是隨意為之。
2月16日,美國在台協會AIT發言人在答覆中央社記者提問時,並未正面回答為何刪掉那句關鍵的話,只說此次更新是例行性調整,並重申美方長期以來反對任何片面改變現狀的行為(美國務院官網刪不支持台獨 AIT:長期反對片面改變現狀)。
目前為止,中國還沒有對此公開反應,不過我們可以預期它絕對不會無動於衷。至於台灣,作為大國博弈的棋子,只能順著情勢說好話。例如台灣外交部表示,這反映了台美之間緊密友好的夥伴關係,並感謝美國政府對台灣的重視。
接著我們來推測一下美國此次修改官方網頁的用意。
1) 模糊態度:首先,刪掉「不支持」,不代表就「支持」。好比刪掉「我不愛你」之後,不代表就是「我愛你」,而是變成「我可能愛你,也可能不愛你」,態度變得模糊,讓大家可以各自解讀。對台灣來說,應該不會傻傻覺得美國就此支持台灣獨立,而是覺得美國往自己這邊靠攏了一格(只有一格哦,不用太高興,畢竟隨時它都可能退回去)。至於對中國來說,少了這句話之後,就沒辦法把原本美國官方宣布的「不支持」自行詮釋為「反對」,並藉此大肆宣傳。
2)好端端的何必更改,造成各國側目?一個說法是,美國是回歸一向謹守的「一個中國政策」(維基百科:一個中國),其中的一點就是「美國政策認為台灣地位未定」。既然認為台灣地位未定,就不宜對其地位的未來發展抱持特定立場。具體假設一下,萬一未來在不受任何脅迫的情況下,兩岸人民都贊成台灣成為主權國家(當然這種情況大概不會真的發生),那麼美國根據國家政策,沒有理由不支持。所以,刪掉這句話其實是讓美國再次明確其政策精神。
3)由於這句關鍵的話我們實在聽過太多次、太熟悉了,我個人純推測,這句話當初很可能是中國透過外交斡旋等方式,軟硬兼施讓美國國務院放進官方網頁中,而不是美國人自己主動想到而寫進去的。中央社提及美國國務院曾於拜登任內的2022年5月移除了網頁中「不支持台灣獨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等語句,但是不到一個月又把「不支持台灣獨立」的語句放進去。我們外行看熱鬧,看不出這中間經歷過什麼博弈協商,以及受到哪些力量的交互作用,但是應該可以感覺到,有些人對這句話是否出現在美國官網文件中是非常在意的。
4)川普總統再次上任後,內政外交的動作又多又大,似乎他習慣的做法就是先提出具有威嚇挑釁意味的要求,施壓於對手,迫使對手出面談判。像是把加拿大變成美國第51州、買下格陵蘭、把墨西哥灣改名為美國灣、巴拿馬運河歸還美國等。相比之下,在官網上修改幾個句子實在微不足道,不過,它應該足以刺激對手。
既然修改官網內容可能是刺激對手促其出面談判的手段,那它就真的有可能在未來某個時點功成身退再被改回去。所以啊,結論就是呼應本文標題:台與美,沒有純純的友誼,只有純純的利益。